跳到主要內容

農場到餐桌—從採收咖啡果到桌上香濃熱咖啡的過程分享

小弟是田橋仔富二代,家裡有一大塊土地閒著,想說不如來種咖啡樹,順便顧用一些咖啡農來幫我照顧(以上純屬幻想)。今年年初,家裡的咖啡樹開了一些白花,生了一些咖啡果。在幾個月後,夏末秋初的現在,咖啡果逐漸轉紅,在陽光照耀下顯得很醒目可口,可以採收了!用喜悅心情迎接這個收穫的時刻。


既然都種了咖啡樹,也結了咖啡果,咖啡果也已然成熟,如果不把咖啡果製成咖啡豆,再磨成粉,泡成一杯香濃咖啡,豈不太糟踏老天爺的恩賜?任憑其爛掉、乾掉、消逝,根本算是報殄天物吧。

於是乎,開始上網搜尋咖啡豆處理方法,有了點概念之後,就抱持著姑且一試,就算有九成的失敗機率也不心疼的豁達心情,很隨意嘗試一下。

第一步:將已經變紅的咖啡果從咖啡樹上採下來。



第二步:將皮剝開,如下圖,裡面會有兩個豆瓣(也就是常看見咖啡豆的樣子),將豆瓣收集起來洗淨。




第三步:這裡聽說有三種方法,一種是水洗法,另一種是日曬法,第三種是蜜處理法。我們採用的是水洗法。將咖啡豆瓣泡水一到兩天,因發酵作用效果之下可去除豆瓣上的果膠。泡水的咖啡果瓣有些會浮在水面上,多為空心或品質不良的果瓣,須挑掉以免影響成品的整體品質。



第四步:將去除果膠後的咖啡豆,在太陽底下日曬烘乾。下圖為曬乾後的咖啡果。



第五步:曬乾咖啡豆表面有層硬殼,將其剝除,若難以剝除就拿硬物敲一兩下,殼就會裂開方便剝除。下圖是剝完殼的咖啡豆,這個步驟的狀態就是市面上常見的咖啡生豆!




第六步:用烘豆機把咖啡豆烘烤到適當的火候,比如淺培、中培或深培。因為小弟不是專業的咖啡農,沒有烘豆機,就用鍋子乾炒。其實也不會太困難,基本上就像在炒花生一樣。只是要注意一下火侯,不要像我一樣一不小心就把豆子弄成法式或義式烘培豆了。


跟一般市售咖啡豆(下圖右)比較起來,真的非常的不均勻且醜陋。😆


第七步:用磨豆機,將烘培後的磨豆機磨成咖啡粉。磨成粉狀以後,就可以開始沖熱水、泡咖啡了!


第八步:沖下95度C熱開水,完成了一杯香濃?的熱咖啡。


色澤還算是有模有樣的呢,味道如何?來試喝看看吧。

醇度:★★★☆☆
酸度:★☆☆☆☆
苦味:★★★☆☆
甘度:★★★★☆
香氣:★☆☆☆☆

真是一款頗弱的咖啡呢,哈哈哈。而且怎麼會有苦瓜的味道?我記得咖啡三十六味裡沒有苦瓜味呀! 僅管不是很好喝,不過有機會能從種植、採收、處理、烘培、研磨、手沖經手所有步驟,成就一杯熱騰騰的咖啡,真是非常難得且有趣的體驗,歡迎有志的大家一同嘗試喔!😍

留言

閱讀其他文章

統領百貨重新開幕,各樓層專櫃品牌整理

統領百貨是桃園在地的老牌本土百貨,在民國70幾年即開始營業,全盛時期時,台北東區甚至有一間台北分店。但隨著國外廠牌等各大百貨公司陸續引進成立,在市場激烈競爭下,最後只剩桃園一間統領百貨持續營業。

秘魯庫斯科古城之旅,大啖古柯茶減輕高山症

庫斯科身為昔日印加帝國的首都,周遭圍繞著許多的印加歷史遺跡,到今日已轉變為旅遊重鎮,往來的旅客絡繹不絕,而所謂人潮就是錢潮,無國界的商人紛紛來此地開設旅館,此次考慮到旅行的舒適度及溝通語言(破英文總比聽不懂的西班牙文來的OK),通常在有選擇的情況下,我們都選擇歐美外資經營的旅館。

嘉義大學動物試驗場嚕牛去—吃冰看牛樂趣多

大家好,打給賀,胎嘎賀。不知道大家今年的中秋節有沒有烤肉? 或是趁著連假拜訪親友呢?小妹我身為嘉義人,趁著中秋連假,帶了老公回娘家走走。就在吃飽午飯,窮極無聊之際,決定來個微旅行—嘉義大學動物試驗場2小時遊。

空氣鳳梨:長相奇特的外星植物—Tillandsia Caput-Medusae

最近養了一株長相奇特的外星植物,有如希臘神話中的雙翼蛇髮女妖—梅杜莎。 這棵像極梅杜莎頭髮的植物,是株「空氣鳳梨」,也有人稱之為氣生鳳梨、空氣草、鐵蘭花、或緹蘭西亞。屬鳳梨科鐵蘭屬(Tillandsia)的空氣鳳梨,是食用鳳梨的近親,多分布於中南美洲、南美洲和北美洲南部。圖片中的這株,依其長相是稱「梅杜莎, Tillandsia Caput-Medusae」。 空氣鳳梨透過景天酸代謝( CAM cycle )方式固碳,葉片氣孔在白天關閉減少水分流失,晚上氣孔開放攝入二氧化碳進行碳的固定並釋放氧氣。也就是白天吸收陽光,晚上呼吸的概念,是不是很奇特? 空氣鳳梨根部並不強健,十分稀疏且外露在空氣中,只起輕微的固定作用,在自然的環境下多以根部依附在樹木、岩石、電線桿甚至半空中電線上,有一些甚至會攀附在仙人掌上(不是寄生喔,不會吸取宿主養份)。而葉片才是空氣鳳梨真正吸收水和養分的器官,表面有細毛及鱗片狀組織,能吸收空氣中的濕氣或雨水。 因空鳳在自然的環境下生長條件各異,有些品種生長在單一山谷或山區中,所以各品種都有其所適應的環境,有些較愛水、有些較愛陽光,有些適合高溫,有些則較耐低溫。但普遍而言,多數空氣鳳梨都能在乾燥的環境中生存,只有少部分適合於潮濕環境中生長。一般葉子較粗硬、顏面顏色偏銀白的品種,較能適應乾燥和強日照的環境;葉色較綠的品種,則較適合在濕度高、遮陰的環境生存。 這種植物對生長環境的溫度要求多不嚴苛,10℃至32℃都適合生長。多數品種不適合陽光直射,請放在略遮陰之處,如陽台等散射陽光的環境。每一兩天使用噴霧器在葉面噴水即可,但要特別要小心陰雨時葉縫中的積水,若葉縫中積水數小時不乾,可能造成植株腐爛。空氣鳳梨能自空氣中汲取水氣,因此若是陰雨的天氣,建議可免予澆水,才能避免葉片縫隙積水。 總而言之,空氣鳳梨種植時不需土壤、且耐乾旱,亦不需要強烈的日照,真是一種在都市環境中也能方便照料的植物呢!

南美印加文明我來了,策劃一場離家最遠的旅行!

來場冒險的旅行吧!濕熱的夏季台灣午后,酷熱難耐,背景的電視聲正演著寶傑詢問馬丘比丘的劇情( 參考寶傑影片 ),這熟悉的聲音,陪多少台灣人渡過漫漫無聊的時光。